鹤壁市淇滨区探索人大监督与检察院 法律监督衔接机制 共促高效能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2025-10-27
来源:鹤壁人大
分享到:

    今年以来,鹤壁市淇滨区探索推进人大监督与检察院法律监督衔接机制,协同提升法律监督成效,推动解决了非法占用耕地、“小过重罚”、固体废物破坏生态环境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余件,有效促进了高效能社会治理。

    一、完善工作体系,凝聚监督合力。一是建立工作机制。淇滨区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辖区工作实际及法律监督现实困境,出台了《淇滨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与淇滨区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衔接办法》,成立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为组长的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责任,切实推动人大监督与检察法律监督衔接工作有序开展。二是搭建工作平台。淇滨区人大常委会与区检察院共同建立衔接工作联络站,搭建工作平台,通过上门走访、集中座谈、举办“检察开放日”“宪法宣传周”活动等方式,积极挖掘监督线索,累计收集各类监督信息100余条。三是加强日常联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周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会议进行沟通对接,常态化互通信息,及时处理一般性事务。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工作领导小组碰头会,重点围绕代表建议办理、监督线索移交、协同事项落实等进行会商研判,确保衔接工作真正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二、坚持“三联”并举,推动问题整治。一是聚焦重点事项开展联动监督。聚焦党委政府关注的焦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研究制订监督衔接工作项目安排表,将非法占用耕地、“小过重罚”等7项问题作为“两个监督”衔接重点事项开展联动监督。比如区检察院发现辖区多个路段存在绿化树木遮挡交通标志、妨碍安全视距、影响交通安全问题,即邀请区人大常委会开展联动监督,实地勘察树木遮挡交通标志情况,现场向鹤壁市公安局直属分局送达检察建议,督促开展专项整治,为树木“理发”,“剪”去出行隐患,目前30余个路口的树木已修剪完毕。二是聚焦特定事项开展联合调查。区人大常委会会同区检察院成立特定问题调查组,通过开展联合调查,充分了解问题状况,针对性予以监督整治。如今年8月份,区人大常委会会同区检察院对餐厨垃圾违规处理污染环境问题进行联合调查,发现辖区内400余家餐饮商家以及10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未按规定将餐厨垃圾交由特定环保公司统一收运、处置,存在生态环境安全隐患,侵害了社会公益利益。为推动落实餐饮垃圾无害化处理,在区人大常委会支持下,区检察院向城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并组织召开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城管部门、特定环保公司、人大代表等各方意见,就存在问题如何整改落实形成共识。三是聚焦难点事项开展联袂攻坚。针对在法律监督过程中遇到的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难复杂问题,区人大常委会与区检察院共同研究攻坚,联合相关部门合力推动问题解决到位。如区检察院在办理某餐饮店违反广告法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案件中,虽然市场监管部门采纳检察建议、纠正原过重的行政处罚,但银行以当事人苗某某曾因该案被纳入失信名单留有痕迹为由拒绝予以贷款,导致企业后续经营困难。针对存在问题,区人大常委会推动区检察机关会同区政法委、法院、市场监管部门召开协商会议,帮助苗某某顺利通过银行贷款审批,推动企业经营面积由150平方米扩大至200平方米。

    三、注重借智借力,提升监督质效。一方面,向人大借智助力监督提质。区检察院主动邀请区人大常委会相关人员和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大代表参与检察监督工作,听取意见建议,为办案提供智力支持。如区检察院依托“豫”见未来·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中心,建立“豫”见未来·金不换工作站,邀请全国人大代表、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金不换制作短视频《芝麻官普法护苗》,将豫剧牛派艺术与检察履职相结合,把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编入豫剧唱段,融法于戏、以戏释法,引导未成年人提高法治意识,相关视频先后被省检察院、最高检官方微信公众号转发。另一方面,向人大借力助力监督增效。区检察院积极邀请区人大常委会相关人员、人大代表参加检察建议公开送达、落实情况“回头看”等活动,推动相关单位增强落实检察建议的自觉性、主动性。如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建筑垃圾占用耕地公益诉讼案件中,联合区人大常委会实地勘察建筑垃圾占地情况,查明垃圾土方数1600余方米,占地面积约1.5亩,且占地垃圾属历史遗留问题,已存在多年,整改难度大。8月29日,区检察院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请求判令某镇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确保问题整改到位。10月15日,区检察院联合区人大常委会,以及国土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开展落实情况“回头看”活动,查明现场占地垃圾已清理完毕,恢复了原有耕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