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连心“小板凳” 乡村振兴“大舞台”

发布时间:2023-07-06
来源:鹤壁人大
分享到:

640

    “脚上沾满乡间土,心中常系百姓事。”这是鹤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淇县黄洞乡石老公村第一书记邢罡常常讲给村“两委”干部的一句话。石老公村是南太行山脉中一个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也是一个脱贫村。2022年8月底,邢罡受组织委派来到石老公村任第一书记,以一条小板凳拉开驻村帮扶工作序幕。

    党建引领,在建强村党组织上求实效。鉴于村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等实际,如何有效地将党言党语、法言法语转化为村民通俗易懂的民言民语成为驻村工作的首要难题。为高质量做好驻村工作,邢罡随身携带一个小板凳,走家串户,落实“一条小板凳”工作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办百家事,与老百姓真正坐到一条板凳上,摸清村情、共话家常、共谋发展。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第一议题”,抓牢、抓实政治理论学习,团结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和立场坚定,始终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先后到中原抗战第一村裴庄村、大石岩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强化党员的团结意识,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因村施策,在推进强村富民上出实招。山区土地贫瘠,多为靠天吃饭。通过“一条小板凳”工作法,邢罡了解到,村内主要农副产品是小米、大红袍花椒、红薯、手工粉条、手工粉皮、土蜂蜜等,以散装销售为主,不仅价格低、收入微薄,并且由于山区地理位置原因,游客少,销量自然也小。为有效破解农民增收难题,邢罡多方奔走于企事业单位、食品加工厂、包装厂、农户之间,打造“石老公”牌石碾小米、大红袍花椒、手工粉条、手工粉皮等产品,统一进行真空包装和整箱出售,解决了散装包装、小摊经营、售价过低等问题。仅春节前后,各类农副产品就销售8万余元,有效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图片

    “疫”路同心,在守护生命健康上务实功。驻村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反扑。为落实疫情防控相关要求,邢罡与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干部一道,以“一条板凳在卡点”开展24小时疫情值守,组织集中核酸检测32次5760余人次,开展“敲门行动”“净街行动”,劝返劝离往来人员500余人次、外来车辆200余台,自费向黄洞乡林泉沟防控卡点捐赠食品饮品十余箱。舍小家为大家,最长26天吃住在村、以村为家,与群众劳作在一起,以满心真诚迅速融入村中。

    明光烁亮,在为民服务解难上办实事。在落实“一条小板凳”工作法过程中,很多村民反映白天村里热闹闹、晚上黑灯瞎火静悄悄,究其原因就是晚上没有灯光。白天劳作一天,晚上兄弟妯娌间想要走动走动,但由于山村道路高低起伏,没有灯光,走家串户不方便。特别是在乡里、县里务工的村民,晚上下班回来没有灯光不安全,接连出现多起翻车、撞树等交通事故。之前集中安装的路灯由于集体经济孱弱无力长期保障电费支出和年久失修等原因,夜晚的村庄只有星星点点的光亮透过门窗。邢罡在心里默默记下:一定要解决村内照明问题!他积极到市、县、乡三级争取项目和资金,但由于石老公村处于鱼泉水库规划搬迁区域内,财政资金仅保障水电等基础设施投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看到村民对夜晚灯光的渴望,邢罡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乡亲们用上路灯!一大早,邢罡就奔走于社会爱人人士和企业家之间,通过不懈努力和多日奔波,终于协调爱心人士捐赠善款,为石老公村下辖的5个自然村安装100余盏太阳能路灯。“这是有咱村以来头一回晚上哪儿哪儿都是亮堂堂的。小邢书记刚来的时候,我还说:‘来个小娃子,还没俺孙大,能干点啥么!’现在看着小邢书记还真中哩!”78岁的石老公村村民庞东梅笑着说。看着灯光下喜笑颜开的村民,邢罡既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图片

    一条小板凳不仅架起一座党和政府与乡亲们的“连心桥”,也是一台收集社情民意的“直通车”,还是一支为民服务的“行动队”。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邢罡表示,要继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干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努力答好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