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民同呼吸 与时代同步伐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0-06-23
来源:鹤壁日报
分享到:

与人民同呼吸 与时代同步伐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鹤壁市人大常委会40年发展回眸

 

 

1992年7月25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依法及时作出《关于市人民政府创办淇滨经济开发区议案的决议》。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市城市框架不断拉大,新城区到处散发着现代化的气息。

 

 

2020年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鹤壁功臣”荣誉称号授予办法》《鹤壁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办法(修订)》《关于支持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的意见》等。

 

 

鹤壁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

 

 

经过治理保护的淇河,连续多年在全省城市河流水质排名中居首位。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和支持我市中心城区向南扩展建设工作。如今,淇滨区南部片区的“9+1”工程已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957年,国务院批准建立鹤壁市。

1958年,鹤壁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80年,鹤壁市人大常委会设立。

至今,市人大常委会已成立40年。

40年风霜雨雪,40年沧桑巨变……

40年间,鹤壁的每一处变化、每一步发展、每一次跨越,都凝聚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也饱含着历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各级人大代表、各级人大工作者的付出和奉献。

40年来,鹤壁市历届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职权,聚焦发展出智出力、聚焦民生用心用情、聚焦法治担当担责,在服务中心大局、地方立法工作、助力民生改善、发挥代表作用、人大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鹤壁市人大常委会设立40周年之际,我们特向为鹤壁发展付出辛勤劳动、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各级人大代表、各级人大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首次会议逐步完善机构制度

1980年6月19日至23日,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华中俱乐部举行。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设立了鹤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市人大常委会),选举产生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19人。

1980年6月24日,市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卓识主持召开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这也是我市人大工作发展史上首次常委会。会上,15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共同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有关内容,明确了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任务和职权范围,研究了设立市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和制定有关会议制度等事项;作出了《关于设立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的决定》。

自此,市三届人大常委会19名组成人员努力克服人员少、年龄大、办公条件差等困难,挤在几间简陋的办公室里办公,对常委会组织机构、人员编制、责任分工、议事规则、评议办法、联络代表、行使职权等工作做了大量艰辛的探索,为此后我市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工作奠定了基础。

徒步调研视察 “铁面”监督评议

早期,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工作,主要交通工具就是两条腿。

1982年11月,市三届人大常委会视察组连续几天到鹤壁集公社(现改制为镇)前蜀村大队(现改制为村)、大河涧公社(现改制为乡)肖横岭村大队(现改制为村)等处视察农业责任制、多种经营及农民生产生活等情况。群众普遍反映没有公交车导致出行很不方便。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回应,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很快解决了这一问题。

“监督工作不能怕得罪人,不能做‘老好人’,得说真话、办实事儿。”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曾方对当年一次对其部门的代表评议印象深刻。

“有商户反映你们执法人员存在‘吃拿卡要’情况,你们准备怎么处理?”“作为政府行政执法部门,懈怠、傲慢的工作作风应该改改了。”一场评议下来,该部门几名领导干部脸色从白变红,头上直冒汗,脸上也挂不住,但还是照单全收了代表们的批评和建议,并认真进行了整改。

振兴电子工业 改善产业结构

上世纪80年代,市委、市政府振兴发展电子工业,逐步改变了“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到1985年年底,我市电子工业进入兴盛时期,拥有无线电厂24家,能生产军工产品、广播电视、通信设备、电子仪表、基础元件、专用设备六大类200多个品种的产品。

1982年11月的一天,市三届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就科技人员作用发挥、知识分子政策落实情况到市无线电四厂(海能达前身)视察。“你们在工作和生活上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视察组成员对该厂科技人员说。

了解到该厂科技人员所需的书架、计算器等办公用具尚未配备齐全后,视察组当场要求厂领导尽快解决,并安排专人跟踪落实情况。

在历届市人大常委会的关注和支持下,以天海、市无线电四厂为代表的电子企业快速发展,鹤壁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崛起。

四大班子一台戏 淇水之滨建新城

1992年6月4日,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创建“鹤壁市淇滨经济开发区(现淇滨区)”。1992年7月25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依法及时作出《关于市人民政府创办淇滨经济开发区议案的决议》。

“为加快开发区建设,市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谷清显打破常规,在开发区施工现场召开会议,组织专题视察,听取工作汇报,并就建设和招商工作提出建议。”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冠中回忆。

淇滨经济开发区建设初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头分包项目,协调解决问题。同时动员基层人大代表向群众讲解政策、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帮助做拆迁、征地、移民等工作。

上世纪90年代末,淇水之滨崛起了一个个现代化的工厂和建筑,淇滨经济开发区初具雏形。

盘石头水库建成 圆了几代鹤壁人的梦

2000年,盘石头水库完成了所有审批手续,顺利开工建设。2007年,水库高标准建设完工,成为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优质样板工程。

“盘石头水库建设期间,市人大常委会对工程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提供了大力支持。时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新民和继任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润营等领导经常到工地了解建设情况,问我们有没有需要解决的难题。不少问题当场拍板、当场交办、限期解决。”淇滨区原区人大代表、市盘石头水库建设管理局原局长马长顺说。

“盘石头水库项目是我市的振兴工程、民心工程,它的建成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防止淇河发生洪涝灾害,解决百姓用水难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完工圆了几代鹤壁人的梦。”马长顺评价。

一届接着一届干 全力保护母亲河

淇河是我市的母亲河,历届市人大常委会都高度关注淇河水环境保护工作。

马长顺回忆,盘石头水库建设期间,一次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到水库视察,发现淇河上游有医疗废弃物污染,工作人员奔走呼吁保护淇河,沟通协调解决问题。

“2010年至2014年,我市连续5年将淇河保护作为首条人大建议在省两会上提出,并连续3年作为全省重点督办议案推动。”市九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连庆说。

2015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历时半年,从淇河的发源地山西省陵川县出发,途经壶关县(山西)、辉县市(河南)、林州市(河南),最后回到我市淇滨区、淇县、浚县,通过实地查看和走访群众,对淇河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作了全面、深入的调研。

最终,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以书面报告与影像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就淇河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形成了翔实的调查建议。市委召开专题议事会听取人大建议,在全市开展淇河治理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淇河污染问题。

2020年,《鹤壁市淇河保护条例》列入年度立法计划,淇河保护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关心群众冷暖 督促解决集中供热难题

2010年前后,人大代表和群众多次反映老城区未实现集中供热,群众只能靠烧煤取暖,既污染空气,又不安全。

为此,市人大常委会把老城区集中供热建议列为重点督办建议,多次组织代表视察调研,听取政府关于城市供热问题的汇报,要求把城市供热工作作为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以满足群众取暖需求为目标,加快推进老城区集中供热工作。

2012年,市政府与盾安(天津)节能公司签订了《鹤壁市老城区集中供热项目框架协议》,确定了利用工业余热等可再生能源解决老城区供热问题的方案。

2013年,在市政府出台的支持老城区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把加快老城区供热项目建设工作列为重要内容。

2015年,老城区建成了25个换热站,51个小区实现集中供热,供热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山城区和鹤山区供热面积达650万平方米,较好地解决了老城区集中供热难题。

出台我市首部地方性法规 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2015年7月,我市获得地方立法权,人大工作职能进一步完善。如何通过立法助推全市中心工作,引领改革方向,加快改革进程,保障改革成果,这是市人大重点研究的课题。

“市人大常委会经过多次调研,结合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需求,提请市委研究,把《鹤壁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条例》作为第一次立法实践。”市十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桂玉强介绍,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形成条例草案。

2016年7月,《鹤壁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复,这是全省第一部有关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融入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先试,为我市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2017年4月,第二十三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上,《鹤壁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条例》提出的“1+3”(一部法规、三个政府配套办法)立法模式受到了大会的肯定。

目前,市人大常委会已制定出台6部地方性法规,立法质量和数量在全省位居前列,地方立法工作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常委会的高度认可。

鼓励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市委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提出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的构想,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会同全市人民大胆探索具有鹤壁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支持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以立法和法律监督增强治理效能等10条措施,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2020年年初,为鼓励广大群众干事创业,助力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鹤壁功臣”荣誉称号授予办法》《鹤壁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办法(修订)》。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程相文、张景堂被授予“鹤壁功臣”荣誉称号,杨洪、陈清州、陈海涛被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市委书记马富国把沉甸甸、金灿灿的奖章颁发给我,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感动。市人大常委会授予我‘鹤壁功臣’殊荣,我将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奋勇争先,为鹤壁市汽车电子电器产业发展和鹤壁高质量发展贡献全部力量。”天海集团董事长张景堂说。

此次会议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投身高质量发展的热情。

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转变

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完善代表联络机制,创新建立并推广“三联系三服务”制度、街道民主议政会制度,设立街道人大工委,探索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等,打通了联系代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架起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民意沟通的桥梁。

“我在县城生活了几十年,了解群众对改善周边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这次民生实事项目票决中,我给打通断头路、开工建设新道路投了票,全程参与了项目的征集、确定、实施和评议等环节,就是要争当社情民意的传递者,践行人大代表为人民的职责。”浚县人大代表胡万兵表示。

“去年,我反映的小区垃圾多、卫生环境差等问题通过街道民主议政会研究讨论,很快得到了解决。现在,小区垃圾不见了,卫生环境也好了,我们住得更舒适了!”家住鹤山区中山路街道的张先生说,街道民主议政会让他真正体会到了当家做主的感觉。

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人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迈出了一大步。

如今,鹤壁已成为豫北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40年间,市人大常委会从无到有,从幕后到台前,带领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各级人大工作者,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为坚持和完善人大代表大会制度贡献了积极力量,形成了具有鹤壁特色的人大实践。

“回顾是为了纪念,是为了承继,更是为了创新发展。我们将在认真总结过去的同时,重整行装再出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创新出彩,用行动彰显人大担当,努力让鹤壁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史全新表示。